Tuesday, 1 November 2016

不論技術如何突破!李安電影語言始終不變

國際名導李安明將來台,為新片《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》做宣傳,該片未上映即掀起各國媒體矚目,讚李安勇於跨出舒適圈,嘗試每秒120幀的速度,將4K、3D技術揉合,他在片中也拒絕使用慢鏡頭,理由是「那不是士兵們經歷的真實戰爭。」

李安想用最先進的技術,去捕捉真實戰場的氛圍與戰後的人性煎熬,對於外界所主打的「人類電影史上最大技術突破」,也只能算是其輔助、加分的工具,以及導演自我不設限的挑戰,但李安的作品基本上還是以劇情為重,且觀眾還是能從他歷年的作品裡窺見某種創作規律。

這樣的規律即是,他的片中很難出現一個「絕對的反派角色」,就算是《臥虎藏龍》中的碧眼狐狸,她也有不為人道的辛酸過往。李安特別強調「環境」對於角色形塑上的影響,如同在《父親三部曲》中,父親與兒女間的矛盾和衝突,源於當時傳統、當地的思想,正逐漸受到全球化影響,兩相矛盾之下所產生的兩代鴻溝 《理性與感性》則描述受到傳統上流社會禮教的規範,2位姊妹要如何在環境和自我做出取捨,追求自身愛情與價值;《色戒》同樣也是描述戰亂大時代下,男女間在家國和情感上的複雜關係。

細窺李安的電影語言,無不探討著環境影響人性,就算是現在這部以技術面突破著稱的《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》,歸根結底仍在描繪由於戰爭的殘酷無情,讓士兵比利就算衣錦返鄉,仍面臨到劇烈的自我懷疑,同樣緊扣著環境驅動人心的創作規律。